滑精、早泄、脾虚便澹、慢性腹泻者食用。
芡实性涩滞气,一次忌食过多,否则难以消化。平素大便干结或腹胀者忌食。芡实米: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湿健中之功效。
糯米: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比起莲子,同为植物果实的芡实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似乎要“低调”许多,其实,在古药书里,芡实被称作是“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粮菜佳品。再加上它有着很好的内敛、健脾的药用,在秋季进补时,来一碗香香甜甜的芡实粥再好不过了。
夏季天气炎热,脾胃功能也有所减退,进入秋凉后功能仍然比较差,不管进补什么都可能不易吸收。因此,此时不妨用芡实适时进补,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等到服用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更加适应了。
在补中益气方面,芡实与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除了滋养强壮外,还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治疗。
食用方法以芡实粥为最佳,将芡实与糯米或粳米一起煮粥,或者加点莲子肉或桂圆肉,不仅味道甜美可口,常食可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民间有用芡实5~100克炖老鸭做汤,美味之余,还可兼治虚烦梦泄、老年人肾虚尿频等症。芡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用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病、头痛、关节痛、腰腿痛等虚弱症状,也有很大的好处。
在治疗慢性泄泻(如慢性肠结核、五更泻等)时,可将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当点心吃。
除了以上吃法,据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种益智强身的芡实食用方法,便是一粒一粒细嚼芡实,直到津液满口时,才缓缓咽下。一般每日嚼咽10~20粒。这种方法由于是用牙齿反复咀嚼,因此一来能使牙齿坚固,二来能促进口腔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再加上芡实又是一种良好的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的保健食品,因此,此法不妨一试。
不过,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糯米:糯米不宜于鸡肉同食。
健康提示
本粥具有健脾胃,止泻痢的作用,任何人产后均可服用,尤其适宜于脾胃虚弱,反复腹泻者。芡实,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分布于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等地。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别名
鸡头米、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鸿头、水流黄、水鸡头、刺莲蓬实、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归经
归脾、肾经。
功效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主治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相关配伍
1、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2、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玄方》分清丸)
用法用量
9~15g。
炮制
一、采集加工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二、炮制方法
麸炒芡实:取净芡实,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芡实,表面黄色或微黄色。味淡、微酸。
生理特性德州信息港www.dezhou6.com的报道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厘米,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直径10-130厘米,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厘米,皆有硬刺。花长约5厘米;萼片披针形,长1-1.5厘米,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厘米,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产于我国南北各省,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生在池塘、湖沼中。
鉴别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药性鉴别
麸炒芡实:多用于脾虚泄泻。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2、《本草求真》:“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