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德州信息港(http://www.dezhou6.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州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

发布时间:2017-07-23 19:55:28
核心提示:  高贵!蒋英的学生、著名女歌唱家祝爱兰一说起蒋英,就蹦出了这两个字。蒋老师很漂亮,漂亮的人,漂亮的人品。蒋英,1919年生
  高贵!蒋英的学生、著名女歌唱家祝爱兰一说起蒋英,就蹦出了这两个字。蒋老师很漂亮,漂亮的人,漂亮的人品。

蒋英,1919年生于浙江海宁,自幼喜爱音乐,二十世纪30年代到欧洲学习钢琴和声乐。此后十年,她历经二战爆发,辗转于柏林、慕尼黑,最后到达瑞士,虽然生活艰难,但却始终没有放弃所钟爱的音乐。颠沛流离中,蒋英对古典、浪漫时期及近现代歌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她斩获各国女高音比赛第一名,成为荣获这一奖项的东亚第一人。

德州信息港www.dezhou6.com从权威人士处获悉

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这是蒋英的表弟、著名作家金庸,在听完蒋英1947年的一场演唱会后的感受。

她是在用她的心弹奏,赵登营回想起在蒋英老师那里第一次上课的情景,蒋老师一弹琴,所有的感觉都出来了,不需要语言。北京301医院将举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尽管她生前并不喜欢名字前面加上这样的头衔,可62年风雨相伴的携手,还是让这个头衔出现的频率最多。

两年前钱老去世,蒋英先生很长一段时间不愿走出他们共同拥有的回忆;如今斯人远去,留下的只有世人不尽的思念,和对两位老人天作姻缘的无限称羡。

生前蒋英先生并不喜欢别人总称呼她钱学森的夫人,十几岁就到德国留学的经历,让她独立且坚强。

蒋英:德国那个时候打仗,没有白面包,没有黄油,我一到晚上就饿得不行了。那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我觉得来留学就是要吃苦,我一定要坚强。

蒋英先生和钱老的缘分该从孩提时就算。钱、蒋两家是世交,交情好到钱家要过继个女儿,蒋家妈妈立刻大方答应。选中的偏偏是排行老三的蒋英,名字甚至一度也改成了钱学英,可惜到了钱家,大她八岁的小哥哥的钱学森并不能让她开心。

蒋英:他有很多玩意,手风琴、球啊,他不会跟我玩,只会逗我,我不喜欢这个哥哥,我要回家。

不得已离开了钱家,可钱妈妈定下约定:小时候算干女儿,长大了就是儿媳妇。儿女纷纷长大,俩人早忘了约定,蒋英甚至还替钱学森约相亲对象,可只是一句:跟我一起去美国吧,62载的情缘从此开始,只是王子和公主的生活里也并不全是世人羡慕的那种幸福……

蒋英:结婚第一天到以后的每一天,60多年里,他每天晚上都会端着一杯茶去看书或者去写书了,跟我说回见。

美国5年的软禁生活,回国后常常不知丈夫去向何处的茫然,歌唱事业从头开始的千头万绪,身为妻子,蒋英不曾埋怨,不曾放弃,这样的生活她也习惯。

蒋英:有一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找我谈话,说你家里有3个老人,2个小孩,钱学森经常不在家,你还巡回演出,这怎么行?还是建议你去教书吧!我说我在国外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想到我能够回到新中国的舞台上唱新中国的歌才坚持下来了,现在让我离开,我离开就傻了,我说我不去!

尽管她是舞台上返场6次的好角,尽管她说一站到舞台上都觉得舞台是热的,尽管她是那么不情愿,可为了丈夫钱学森,她选择了讲台。

钱学森:我很幸运,我老伴比我年轻好几岁,哈哈……(拥抱)表态表态!

这是1992年8月蒋英先生过生日时钱老面对众人对老伴说的一句话,在笑声中两位老人紧紧相拥,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写在脸上,醉在心里……

钱永刚:在领奖时父亲说,“我干什么,你们都知道,但我夫人在干什么,大家并不知道。她主要从事古典艺术歌曲的教学工作,我今天获奖,我也不能忘记老伴几十年来的理解和支持。”

说话的这是蒋英先生的儿子钱永刚,他回忆起的是钱老1991年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奖时,站在领奖台上说出的一段话。蒋英先生会是在心里幸福吧,无论别人是否知道,丈夫钱学森一直都牢牢记得妻子是位女高音歌唱家。

93岁的蒋英先生永远地离去了,留下了她的美丽,还有她一生站在钱老背后从不曾远离的身影。很多人都说,在遥远的天国,他们会再唱起小时候就合唱过的那首《燕双飞》吧……

钱老和蒋英先生的爱情真让人羡慕,也祝两位老人在天堂安好。当日,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学森夫人蒋英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301医院举行。各界人士前往祭奠。当日,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学森夫人蒋英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301医院举行。各界人士前往祭奠。

当日,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学森夫人蒋英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301医院举行。各界人士前往祭奠。蒋英与丈夫钱学森的感情很好,不可能和李双江有染,所以不存在钱学森怎么原谅蒋英的。

蒋英生于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蒋左梅夫妇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表姐,大诗人徐志摩的表妹。“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

蒋英自幼喜好音乐,1936年随父游欧洲,旅行意奥诸国,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随后获柏林德国大戏院之聘,数度演唱,并与德国留音片公司“德律风根”商订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但这时候德欧战争已发生,蒋英乃赴瑞士继续研究“音学”。

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其后两年,蒋英均被邀请参加演唱,甚获欧洲名家之赞赏。1944年毕业于瑞士路山音乐学院。1947年5月31日,蒋英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归国后第一次演唱会,由钢琴名家马果斯基教授伴奏,成绩甚佳。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起点美国。1955年回国。长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教授。蓍有《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合译有《肖邦传》、《舒曼传》等。

蒋英对科技事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十分关心和理解,她曾以巨大的热情,不顾连续几个月的劳累,参与组织、指导一台大型音乐会——《星光灿烂》,歌唱航天人,献给航天人。

蒋英蒋英陪同钱学森从美国归来后,先在中央歌剧院从事歌唱事业,经常去外地巡回演出,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各地群众的崇敬和热烈欢迎。就在她想充分施展自己精湛的演唱才华时,忽然有一天,剧院领导告诉她说:钱学森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任务,长时期地在外地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蒋英必须要放下自己喜爱的演唱事业。开始时,蒋英不理解领导的谈话,而有些情绪;而当她明白:这是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时,蒋英的心豁然开朗起来——总理如此关心自己的家庭,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蒋英从歌剧院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40余年。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教职员工都被下放到各地,接受生产、劳动教育,蒋英也满怀热情地准备下去。军代表却告诉她:为了配合和支持钱学森的科研工作,你就不必下地方了。蒋英这时候又犯傻了:为什么大家能去,我就不能去呢?军代表告诉她,这是周总理的指示。蒋英终于明白了:总理百忙之中,还如此关心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家庭生活,她必须服从呀。蒋英留在学院,做起了“保姆”:为孩子们洗衣、上课,只要需要,她什么都去做。

199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隆重举办“艺术与科学——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由蒋英的学生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等。

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45年之久的蒋英,一对一地亲手培养了26个学生,其中近一半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姜咏、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杨光、赵登营等都是国际乐坛上声名显赫的歌唱家。他们为祖国争光的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艺术教育的水平。蒋英说,中国的声乐教育虽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距离,但是基础非常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当然能够成就人才。作为歌唱家,蒋英创造过辉煌,作为教育家,蒋英又为世界输送了中国的骄傲。

2012年2月5日11时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2岁。青年时代的钱学森和蒋英,那真是郎才女貌。钱蒋两家通好,两人自小认识,又是青梅竹马。

她的父亲是民国最负盛名的军事战略家,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一代兵圣”蒋百里。她的丈夫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而她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光环,是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

蒋英1919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是蒋百里和日本妻子佐藤屋登(婚后改名蒋左梅)五个女儿中的第三个。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早年在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是同窗好友,莫逆之交,并同赴日本留学数年,因此两家关系甚密。钱家只有独子钱学森,而蒋百里有“五朵金花”,钱均夫和夫人十分喜欢活泼可爱的小蒋英,于是恳请蒋百里夫妇将她过继给自己。得到蒋家的应允,钱家正式地办了过继的酒席,把4岁的蒋英改名为“钱学英”,让她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与钱学森以兄妹相称。

这对青梅竹马的小兄妹带给两家许多趣事,他们曾在聚会中合唱《燕双飞》,让四个大人都大笑不止,这也似乎预兆了他们日后深厚的姻缘。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十分思念三女儿,于是就反悔了,要把蒋英接回去。钱夫人答应让蒋英回去,但却提出了交易的条件:“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此后虽然蒋英回家了,但仍叫钱学森父母为干爹干妈,叫钱学森干哥,直到二人分别到国外求学,才断了来往。因为童年时的这个小插曲,后来他们结婚了,钱学森还经常笑称“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蒋英共有姐妹五人,她们都曾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都会两种以上外语,受父亲蒋百里影响,都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看外语原版书,也都喜欢喝咖啡、葡萄酒。她们都很有个性,有独立思想,独立见解。1936年,17岁的蒋英随父游欧洲,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

出生于1911年的钱学森比蒋英大8岁。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使他自小就多才多艺,不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辩论,都表现出众。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的钱学森考到庚子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那时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意气风发。当时很多人家的父母都想把女儿介绍给钱学森,知道钱家和蒋家关系密切,甚至托蒋英来作介绍。在蒋英的安排下,在上海为钱学森安排了一场相亲会,一位富家女甚至当面向钱学森表达喜爱之情。在这场宴会中,人生中第一次,钱学森对女孩子有了心动的感觉,而这个人却是儿时的玩伴、“小妹”蒋英。

几天后,钱学森应邀在母校上海交大举行一场学术讲座,蒋英一个人去听了。讲座结束后,钱学森提出送蒋英回家,并突然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吗?”蒋英说:“不行,我有男朋友了。”钱学森说:“我也有女朋友,但从这儿就开始,你的男朋友不算,我的女朋友也不算,我们开始交朋友。”

1947年农历七月初七,钱学森向蒋英求婚。就这样,两个早就缘分深厚的才子佳人举行了婚礼,自此,二人相濡以沫走过了62年的人生历程,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誉为科学与艺术联姻的典范。婚礼后不久,钱学森先回美国,一个多月后,蒋英独自到了波士顿和钱学森会合,在大洋彼岸开始了他们的新婚生活。

蒋英曾经讲述了她与这位科学家生活中的趣事:她来到美国与他共同生活的第一天,一起愉快地吃了个早饭,钱学森泡了一杯茶,喝完,突然就站起来向蒋英告别:“我走啦,晚上再回来,你一个人慢慢熟悉吧。”蒋英禁不住想:“这叫结婚啊?我第一天来!”就这样,人生地不熟的蒋英一直等待,直到夜色降临,钱学森才回家。

接着,他们去外面吃了一个快餐,商量着周末自己买菜煮饭。回到家,钱学森的举动又令蒋英大吃一惊。钱学森说:“回见,回见。”没等蒋英反应过来,他就拿了一杯茶到小书房里去了,门一关不见了人,直到晚上12点他才出来,却表现得很客气。蒋英笑着回忆道:“就这样,从结婚的第一年第一天到以后这60多年,他天天晚上都是吃完晚饭,自己倒一杯茶,躲到小书房里去看书,从来没有跟我聊天,更没有找朋友来玩。”

蒋英的到来让钱学森枯燥的生活变得快乐和温馨。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教授谈到钱学森的婚姻时,也显得异常兴奋:“钱现在变了一个人,英真是个可爱的姑娘,钱完全被她迷住了。”被蒋英“迷住”的又何止是钱学森?美国华裔已故女作家张纯如撰写了一本《钱学森传》,里面是这样描述当时的蒋英的:“她见多识广、美丽大方,加上一副好歌喉,加州理工学院优秀的男性全对她着迷不已,他们甚至说,我们全都爱上了钱太太!”

蒋英刚到美国的几年,钱学森常到美国各地讲学或出差,总是不忘给妻子买各种礼品,特别是各式各样音乐唱片。他们都热爱音乐,在家中,各种豪华版经典的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应有尽有。多年后当蒋英回忆那段日子,仍沉浸于往日的温馨:“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学森还喜欢美术,水彩画也画得相当出色。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钱学森(Qian Xue Sen,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1989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婿。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工程控制论”创始人(1954年),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暨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曾经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曾经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为中国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早年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14年父亲钱家治到北平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迁居北平宣武门外。1918年入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1921年转入北京高等师范学院第一附小。

1923年钱学森入学北京高等师范学院附中。

1929年秋,钱学森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路门(该系于50年代随交通大学主体一起迁往西安,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蒸汽机车工程。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8月,赴南京中央大学参加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10月成为20名留美公费生之一。

1935年钱学森在清华大学导师空气动力学教授王士倬指导下到南京的航空工厂和南昌的航空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决定未来留美的学习方向。王士倬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议钱学森入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空气动力学。

赴美留学

1935年9月,钱学森等20名庚款留美公费生,从上海搭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赴美国西雅图。

193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求见空气动力学权威西奥多·冯·卡门教授,征求进修意见。冯·卡门建议钱学森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进修。同年秋,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冯·卡门。

1939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八月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音速流》阐明压力修正公式,后被学界称为钱-卡门公式。因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位列美国陆军航空兵上校。

1940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制组,研究火箭固体燃料、结构变形等课题。1941年参与风洞研制。

1943年美军情报部探知德军正在德国境内建立大规模的火箭发射基地,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设弹道、材料、喷气、结构四组。钱学森任喷气研究组组长,成为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1944年美国国防部聘冯·卡门为美国空军顾问,草拟未来20年美国太空研究的蓝图。冯·卡门特约钱学森到华盛顿参加他领导的国防部科学顾问小组。1944年冬,钱学森辞去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的各项职务,到华盛顿参加国防部科学顾问组。

1945年4月,美国国防部派遣以冯·卡门为首、团员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调查组,飞往德国,询问德国火箭科学家。钱学森亲自询问德国火箭科学家包括沃纳·冯·布劳恩、鲁道夫·赫曼。冯·布劳恩应钱学森的要求,写出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钱学森还视察隐蔽在不伦瑞克市郊松林中德军绝密的戈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和德国其他地方的风洞,撰写多份报告。冬,钱学森由助教晋升为副教授。

1946年发表论文《超等空气动力学》、《超等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力学》,主编《喷气推进的新天地》论文集。八月,应聘麻省理工学院,辞去加州理工学院和喷气推进实验室所有职务。

1947年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9月,与声乐家蒋英在上海结婚。

1949年应聘为加州理工学院正教授,并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领导美国太空火箭的研究。

回国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

1950年夏末,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回国。然而此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钱学森被无端地怀疑为共产党。根据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指示,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一位海军次长金布尔甚至咆哮道:“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的新中国。1950年9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钱学森,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残酷地精神上的折磨。后来,由于钱学森的抗议和美国友人的帮助,移民局不得不将其释放,但仍然对他进行监视。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信中信的方法)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美国总统轮船公司(American President Lines)的克利夫兰总统号(Pres.Cleveland)经香港于10月8日折返中国。钱学森回国时,一二等舱船票已卖完,他不顾远涉重洋的辛苦,毅然而然买了几张三等舱的船票,为了想要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钱学森是我们要尊敬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1956年与钱伟长、郭永怀等创建、主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首任所长。

1956年10月,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并任该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指导计划协调技术。1958年开始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58年与中国科学院同事共同倡议并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59年8月,钱学森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东风一号”近程地地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1965年人造卫星工程开始实施。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晚年

1979年,钱学森被加州理工大学授予“杰出校友奖”。

1982年钱学森任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钱学森等著的《论系统工程》于11月出版。

1985年钱学森因对中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人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4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届四次全国委员会增选钱学森为副主席。两个月后,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86年6月27日一致选举钱学森为中国科协主席。1989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1991年10月16日中国国务院、中国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6年4月8日,钱学森图书馆在西安交通大学揭幕。

1999年9月,与钱三强、邓稼先等共23人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

2006年10月,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盘等共5位专家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2008年9月13日钱学森塑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落成。

2009年钱学森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钱学森的祖父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代子孙,和清末大商人胡雪岩同代,也是在杭州经商,以贩卖丝绸为业,手腕、魄力不及胡氏,但家境还算宽裕。

父亲钱均夫(1880年—1969年),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研修教育,归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1911年,也就是钱学森诞生的那一年,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母亲章兰娟(188?—1935年),为杭城富商之女,幼承教育,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

妻子蒋英,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浙江海宁人,蒋百里的三女儿。

儿子钱永刚,1948年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的兼职教授。

女儿钱永真,1955年随父母和哥哥钱永刚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堂妹钱学敏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哲学多年,参与撰写和翻译多部专业学术著作,其中有关钱学森科学思想的论文曾荣获中国管理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堂侄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重要科研成果

研制中国首枚国产导弹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中程弹道导弹;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参与研制美国首枚弹道导弹。

应用力学

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是工程控制论创始人。

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思维科学

1938年人工智能是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人体科学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主要论著

主要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论文

Tsien HS.Two-dimensional subsonic flow of compressible fluids//Aeronaut.Sci.1939

Von Karman T,Tsien HS.The buckling of thin cylindrical shell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J Aeronaut Sci 1941

Tsien,HS.Symmetrical Joukowsky Airfoils in shear flow.Q.Appl.Math.1943

Tsien,HS.O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action Cone for a Wind Tunnel.J.Aeronaut.Sci.,10,68-70,1943

Von Karman,T.and Tsien,HS.Lifting-line Theory for a Wing in Nonuniform Flow.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Vol.3,1945

Tsien,HS.Similarity laws of hypersonic flows.J.Math.Phys.25,247-251,(1946).

Tsien,HS,and Kuo,YH,"Two-Dimensional Irrotational.Mixed Subsonic and Supersonic Flow of a Compressible Fluid and the Upper Critical Mach dumber",NACA Technical Note No.495,1946

Tsien,HS.Rockets and Other Thermal Jets Using Nuclear Energy",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Nuclear Power,Addison-Wesley Vol.11,1949

Tsien,HS.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ocket nozzles.J.Am.Rocket Soc,1952

Tsien,HS.Take-Off from Satelli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Rocket Society,Vol.23,No.4,1953

Tsien,HS.The Poincare-Lighthill-Kuo Method,Advances in Appl.Mech.1956

Tsien,HS.The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1958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杂志,1990.

著作

Engineering Cybernetics,Tsien,HS McGraw Hill,1954

Tsien,HS Technische Kybernetik,übersetzt von Dr.H.Kaltenecker,Berliner Union Stuttgart 1957

ТЕХНИЧЕСКАЯКИБЕРНЕТИКА

工程式控制制论.科学出版社1980.ISBN:9787110011966

工程式控制制论(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313043252

创建系统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ISBN 9787537719483

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313045928

气体动力学诸方程.1966.

星际航行概论.1966.

星际航行概论.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ISBN 9787802184398

物理力学讲义.1962.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313048769

从飞机飞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1959.

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ISBN 9787535704122

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313045898

钱学森文集.1991

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ISBN 9787313016010

钱学森手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ISBN 9787544022262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313041999

钱学森书信(1-10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ISBN 9787118046205

钱学森书信选(上、下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ISBN 9787118056457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

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授予钱学森“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小行星3763

小行星3763被命名为“钱学森”。

军衔

在美期间,曾被授予美国空军上校军衔;传记作家叶永烈在查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帅录后,认为钱学森未被授予过中将军衔。

美国国会考克斯报告指控

1999年美国国会考克斯报告(英语:Cox Report)(Cox Report)中专门有一节题为“钱学森在中国导弹与空间计划发展中的作用”,声称钱学森为“间谍”。钱学森传记作者张纯如对这一指控予以了驳斥。

钱学森实验室遭遇被强拆

2010年,7月22日至23日,北京新园区力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再遭持续地肆意毁坏,此次试验基地被毁,初步统计的国有资产直接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1、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2、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3、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4、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5、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6、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7、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8、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9、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10、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11、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2、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13、“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14、“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15、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16、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2009年11月6日上午钱学森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及朱镕基、李瑞环等同志们前往送别;钱学森的家人、老同事、家乡代表以及社会各界民众也前来为他送行,其中不少人竟是从祖国各地甚至海外赶来参加告别仪式。来的人泣不成声,就这样,一位对中国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的人离我们而去,无人不惜,无人不叹!

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习近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早即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在哀乐声中缓步走到钱老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他的遗体三鞠躬,并和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上方悬挂的黑色白底的横幅,上面写着“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横幅下面是钱老的遗像,遗像的正下方摆着两个花圈,一个是儿女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爸爸,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另一个花圈是钱老的孙辈们敬献的,上面写着“爷爷我们永远想念您”。钱老遗体前方摆放的是妻子蒋英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学森安心走好”。钱老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1995年5月,经钱学森同意,钱学森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国家主席的交大学长江泽民同志为之题写了馆名,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在世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该图书馆定位于科研教学的资源共享与钱老事迹,文物展示于一体,并设置钱学森特色数据库。1996年,钱学森在钱学森图书馆揭幕典礼上的书面发言中,深有感慨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而钱学森图书馆成为在钱老逝世前,中国唯一一个以健在的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大学图书馆。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在钱学森生活和学习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建立钱学森图书馆。该钱学森图书馆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是:国内外钱学森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钱学森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钱学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研究

交流中心。

2009年12月10日,在钱学森诞辰98周年到来之际,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正式开馆,温家宝总理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教育部袁贵仁部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共同为钱学森纪念馆馆名石揭幕。

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贾庆林强调,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就是要深切缅怀他为我国科学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为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同志爱国,创新、奉献的业绩与精神,经中央研究,决定在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建设钱学森图书馆,并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一生默默治学,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职责,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家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来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向世界展示了华人的风采。

毛泽东评价: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

导师冯·卡门评价: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他是当时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新闻人物。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

发展。他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评价:中共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蒂夫评价:钱学森在美国的成绩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

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评价: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中国才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这样评价:大千世界、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钱学森这样评价: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对钱学森这样评价: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为回应著名校友的“钱学森之问”而成立了致远学院。致远学院作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基地,旨在培养具有全局眼光和扎实基础的创新型人才。致远学院下设四个班:数学班、物理学班、生命科学班和计算机科学班(原ACM班)。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20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入选。这场“试验”,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但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本报记者,“珠峰计划”的名字比较高调,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

晤面主席初见毛泽东

1956年,菊香书屋:“主席。”周恩来进门后满面笑容,“我将你久盼的贵宾请来啦!”

“啊!钱学森同志。”毛泽东走上前去,紧握着站在周恩来身旁有点拘谨和紧张的钱学森的双手,“盼了你好久啰!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我也早想来拜会主席了。”钱学森激动地望着紧握着他双手的毛泽东,“怕你太忙,不敢来打扰。”

“你说反啰!是我考虑到你才回国,要处理的事太多,不敢过早相约。”毛泽东诚挚地说。

“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毛泽东伸出五个手指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

毛泽东的平易近人,减少了钱学森初来时的拘谨和紧张,“学森同志,”毛泽东望着钱学森,“你那个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我仔细看过了。写得很好呀!”

“主席,”钱学森谦和地笑了笑,“我刚刚回国,对国内情况不甚了解,我只是根据我的工程控制论,对我国的国防建设特别是航空工业的建设提了不少很不成熟的意见,其中错误一定不少啊!”

毛泽东摆了摆手:“学森同志,提出了这么多好建议,怎么是错误啊!这是十分难得的呀!这些精辟独到的建议,只有你这位工程控制论创始人才提得出呀!”

毛泽东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国家决定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一起奋力搞导弹。学森同志,我想请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来牵这个头,有信心吗?”钱学森有点紧张:“主席,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怕干不好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用筷子在空中重重一晃,“你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还怕干不好!”

在毛泽东磅礴气势的感染下,钱学森终于坚定地点了点头:“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

畅谈工程控制论

“恩来,根据钱学森同志的工程控制论,我国第一个导弹、卫星试验基地的情况怎样了?”毛泽东关心地问。

“基地已选好,只是基地领导小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就请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当组长吧!”毛泽东的手掌在椅上轻轻一按。

“好!”周恩来点点头,将手中的材料递给毛泽东,“这是钱学森这些科学家根据工程控制论写的报告,请主席过目。”

“这是钱学森这些科学家写的‘天书’啊!”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周恩来走后,毛泽东立刻打开钱学森这些科学家递上的“天书”。看完,毛泽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拿起直拨电话,兴奋地说道:“恩来,我想召集一个会议,亲自听听钱学森这些科学家们的汇报。”

下午,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坐满了他请来的科学界的贵宾。“学森同志,来,来,坐这儿来。”毛泽东指着自己身旁的一个座位,“请你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谈谈火箭导弹问题吧!”毛泽东显然对钱学森用他的工程控制论指导建造的火箭导弹有着特殊的兴趣。

“好。”钱学森向毛泽东微微点点头,“主席,那我就谈谈我个人在这方面粗浅的看法吧。关于火箭和导弹的问题,如果苏联遵守我们签订的协议,他们提供的模型尽早运来,我们在三年五年之内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争取把第一枚导弹打上去。因为我们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远远走在他们的前面,而研制火箭导弹是无论如何离不开工程控制论的,可以这样说,离开工程控制论,火箭导弹的研制工作将寸步难行!如果他们拖拖拉拉,我们也不怕。至少我们有火箭导弹的理论基础,有比较完善的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现在关键是火箭的燃料问题,苏联答应给,但迟迟没运来。”

毛泽东望了身旁的周恩来一眼,眉头皱了皱。

钱学森并没有注意到毛泽东的表情,接着说道:“根据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我们准备先搞出图纸和模型,在不依靠外援的基础上拿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像刚才总理说的,我们搞火箭导弹,包括搞卫星,要有立足于国内的思想准备,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全国大力协作,使工程控制论的研究更趋完善。”

听到这里,毛泽东非常兴奋,插言道:“学森同志,你谈得蛮好呀!现在我们搞尖端技术,也是在打硬仗,打一场工程控制论的硬仗呢!我们过去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为什么取得胜利,就是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思想。学森同志,实际上,这也是你的工程控制论在军事上的运用,只是当时没有这个名词罢了!”

钱学森笑着说:“因而,主席应当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啊!”

毛泽东摆了摆手:“我不过是不自觉地在战争上运用了你的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当然还是你呀!我哪能贪为己功啊!”

……

1960年,苏联撤走了援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全部257个科技合同,包括给我们提供原子弹、火箭、导弹样品的合同。

1960年6月10日,也就是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仅仅17天,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用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用国产燃料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一个多月后,国产近程导弹也相继升空,高准确度地命中目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特别高兴。一向反对为其过生日的他,这一年一反常规,破例地请了大家一次。

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毛泽东看了3桌客人的名单后,十分郑重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单上。而且让钱学森坐在紧挨自己的身边;宴会在喜庆的气氛中开始。毛泽东坐在座位上,笑着说;“今天,请各位来叙一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更有底气了!”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指着自己身边的钱学森,笑着对大家风趣地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